当您还在七岁的时候,过着怎么样的生活?每天懵懂地抱着还没有睡饱的身体穿上校服去上学?与父母争取更多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去公园与朋友玩?举行生日会?或是,被作业、复习、考试堆得不能休息?试想一下如果这一切突然全都消失,再没有学校,再没有朋友,再没有玩乐时间,什么都没有,会是什么感受?
《我只想活着:七岁女孩的叙利亚烽火日常 (Dear World:A Syrian Girl’s Story of War and Plea for Peace) 》的作者芭娜.阿拉贝得 (Bana Alabed) ,七岁的她曾有过三年的正常童年,直到叙利亚的阿勒颇(Aleppo) 冲突及爆炸事件频生。在这个时候,她学会了如何从炸弹爆炸声音分辨出炸弹种类,她学会了哪些是因为炸弹爆炸而衍生的后遗症及并发症。她多次经历家人因为情况越趋严重而被迫分离的情况,也因为战争,她瞬间长大了,学会保护比她年小几岁的弟弟、妹妹及怀孕的妈妈。
就如她妈妈说的一样,芭娜的童年在战争开始那天就已经结束,她甚至亲眼目睹最要好朋友Yasmin因为爆炸而死。
Yasmin的死,惋惜地说,在战争里并非不寻常。但通过芭娜的描述却是难过得揪紧着心,忍不住流泪。芭娜在书里描述着她是如何看着Yasmin的妈妈在被炸大楼瓦砾中用手尝试去挖掘,企图找回自己的女儿。芭娜形容Yasmin妈妈的尖叫声量比任何人都来得大,且芭娜自己也觉得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当看到有一男子从瓦砾中抱了一个小女孩出来, Yasmin的妈妈瞬间尖叫!那个被抱出来的人满脸都布满了血和灰尘,整个人都软软的。那个人正是Yasmin。芭娜说她当天满脑子都只是Yasmin这个好友浑身是血的样子。隔天,芭娜与她妈妈在街上看到了Yasmin的妈妈在街上哭,Yasmin妈妈向芭娜抛下一句:“芭娜, Yamsin不在了。”Yasmin这种别离让芭娜对Yasmin的挂念与一般的暂别很不一样。她形容,每当想到Yasmin离开了,她的心就会向下沉。
但不管战争让她生活条件如何地变差,四周如何充满着哀愁与悲伤,芭娜依然保持着希望。其中一个章节,她写道:希望是当你觉得这个世界很美丽,而你可以做任何事。你觉得你可以渡过任何不好、不愉快的事情,因为知道很快就会雨过天晴。所以只要你有希望,你依然可以觉得有点小开心,即使发生了你不喜欢的事情。
Hope is when you feel like the world is beautiful and that you can do anything. You feel like you can get through anything bad that happens, because it will be good again soon. So if you have hope, you can still be a little bit happy even if things you don’t like are happening.
芭娜这种乐观的态度让我想起了二战时期《安妮的日记》。安妮即使在如此黑暗的环境,依然深信人无论多丑恶都依然有美好的一面。两位女孩对人性的信心,对于我这个成年人来说,实在是自愧不如。
耶鲁大学教授Timothy Snyder出版的《论暴政:二十世纪的二十个教训(On Tyranny, Twenty Lessons from the Twentieth Century)》警告世人现在的世界没有完全吸收上世纪的历史教训,暴政有机会重现。而芭娜也勇敢地站出来,她在战争期间成功通过社交媒体向叙利亚以外的世界讲述当地情况,最后成功说服了其他国家及红十字会介入拯救所有受影响的小孩及家庭。因为这一小举动,让很多人成功逃离了噩梦般的生存环境。
有读者说芭娜其实是被父母“摆上桌”的工具,更有读者怀疑芭娜父亲是基地组织的相关成员。但芭娜这的本书依然值得成年人去读,更值得家长以讲故事的形式与小孩一探讨。或许,书里的字句未必很美,但当中的道理是这名七岁小孩由衷向世界展示的。
本文作者:书尔里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