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个人意见,但石黑一雄作为最近几年才被评上“新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似乎有点不上不下的尴尬。拥有日语名字和一张不折不扣的亚洲人面孔,却一直以英语写作,甚至最有名的作品《长日留痕》都是一本描绘传统英国上流社会管家的人物刻画小说。当然,尽管他打败了长年大热门村上春树,但比起在他获奖的上一年(2016)震惊文坛的鲍勃·迪伦,早已获颁布克奖而得到认可的石黑一雄,总算是一个稳打稳扎的选择。
一些对这个结果感到失望的同行作家对他如此评价:如同当年把和平奖给予奥巴马以鼓励他没有成为第二个小不失一样的无趣举动。
当然,如果只考虑石黑一雄两本最为人知晓的作品:《长日留痕》和 《别让我走》,难免会觉得他所触及的题材相对过往的诺贝尔奖得主似乎稍欠缺深度。一个非常明显的对比就是2015年的获奖者,白俄罗斯女记者Svetlana Alexievich的口述历史文学,她针对苏俄女兵童兵、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以及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社会转型状况的记录,均尖锐地揭露鲜为人知的历史伤痕,更因此有着被祖国政府迫害流亡海外的经历。
回望石黑一雄的人生,既没有遭受过严重的种族歧视(起码表面上他的作品并没有提及),甚至由出版处女作开始就深受各大奖项的赏识,作品销量也因为被改编为电影而维持着稳定的水平(至少在诺贝尔奖未宣布前就能在各大书店找到)虽然并没有明文规定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必须是默默无名的冷门作家,但考虑到一直以来流传关于那些成名已久的大师:如写出二十世纪文学中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Milan Kundera,以及与石黑一雄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的印度裔作家Salman Rushdie,他们未能获奖的原因之一就是太有名的说法时,难免会让人觉得这次的获奖更多是源于诺贝尔奖评委因为2016年的争议而选择了一直以来都在打保守安全牌的石黑一雄,毕竟与他同水平甚至之上的作家大有人在。
虽然评论一个作家的成就是要参考他整个写作生涯的各个阶段,但无可否认的是,在一个作家的写作生涯必定有相对重要的代表作或能反映转型期的特别尝试,而在此想讨论的正是石黑一雄目前为止最新发表,于201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被掩埋的巨人》(The Buried Giant),这也是他跳出舒适区的一大突破。毕竟一向擅长重现逝去时代的他,即使在《别让我走》中挑战了软乌托邦复制人的科幻设定,但比起从零开始建构一个全新的世界观设定,石黑一雄专注的依然是非常个人的私密情感,尽管维持一贯的细腻非常打动人心,却始终离伟大文学巨著必备的大格局有着一步之遥的差距。
不过在《被掩埋的巨人》里面,石黑一雄却借科幻小说的外壳讲述了一个关于记忆和历史的道德故事。小说所触及的各种议题均有着不同的解读。而作为一名石黑一雄的书迷,我也观察到尽管新作品似乎与石黑一雄以往的作品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然而内核却延续着他一直在致力探讨关于时间和记忆的主题,只是这一次的石黑一雄似乎学会了“留白”的技巧,含蓄的氛围和耐人寻味的结局都令人联想到他写于作家生涯的开端,设定在战后日本的两本小说《远山淡影》和《浮世画家》时所采用的暧昧语言和主人公的压抑情感。
《被掩埋的巨人》的背景设定在亚瑟王死后的中世纪大不列颠岛,整个国家的人民因为巨龙的叹息而患上集体失忆的怪病,只有少部分人隐约记得以前发生于两个现在和平相处的部落之间的血腥战争。而故事的开端则源于一对恩爱的年老夫妇突然想去寻找失散的儿子而踏上的漫长旅途,以及两人途中所遇到的各路人马,从而牵扯出的隐藏过去。
从某程度上而言,两位主角途中遇到的不同高手,以及他们这个小团队一路见义勇为的作风均有几分武侠小说的味道。但读到最后,我们却发现,被隐藏的真相并非英雄的传奇身世,而是被当权者用“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理由刻意掩盖的丑陋真相。
在创作这部后现代奇幻小说的时候,明显可以看出石黑一雄在尝试打破小说类型的一些规则惯例,赋予传说故事中熟悉的象征和书中角色一些新的解读。值得留意的是,被模糊化的时代背景从某程度上而言也和“宿敌”村上春树数年前的巨作《1Q84》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把熟悉的符号陌生化,从而达到讽刺的效果和引起反思。其中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表面上疯疯颠颠的亚瑟王骑士,当读者和主角们第一眼看到他衰老无能的外表时,自然联想到的是“美人迟暮英雄白头”的感概,然而石黑一雄精心设计的真正反差却是骑士的立场。表面上他似乎在协助来屠龙的武士和主角一行人,但实际上他却在暗暗守护被亚瑟王和魔法师马林施法利用的巨龙。原本象征着正义的骑士其实是协助当权者隐瞒事实的共犯,这一冲击性的设定所带出的更是小说的终极道德问题:所谓的“正义”,究竟是推崇功利主义所带来的最大化幸福(失忆部族之间的和平相处)还是坚持要清算过去的罪恶,尽管随着记忆而来的是无可避免的报复式屠杀?
石黑一雄并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因为当小说提出这个早就被重复提问千百次的问题时,文学作品已经完成它的价值,剩下的空白只能由读者自己思考并作出决定。
当然,石黑一雄身为一个对人的内心情感非常敏锐,富有人文关怀的作家,他并没有硬生生地以说教的语气强迫读者思考,而是把他的观点自然地融入故事的发展,而这也能从小说的结构看出。石黑一雄特意设计了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中明线是两位主角寻子之旅,暗线则是途中两人所遇到的各种怪事,包括立志屠龙的武士和属于旧时代的疯癫骑士,慢慢勾起女主角对追求失忆真相的求知欲,最后道出了英文书名《The Buried Giant》(《被掩埋的巨人》)所指的不仅是种族清洗的历史罪行,同时也是夫妻之间曾经互相背叛对方的婚姻炸弹。
在写这段暮年之恋的时候,石黑一雄把两人的感情描写得非常细腻动人,老妇比特丽丝甚至一直被丈夫充满爱意地称呼为“公主”,其中两人之间的一段对话更让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彷彿感应到一些不详的预感,丈夫埃克索请求妻子比特丽丝务必要记住两人此时此刻的美好爱情,即使最后揭露的回忆是不堪的过去,也不要忘记曾经存在的瞬间真爱。把这段插曲和结局放在一起对比,被遗忘的过去原来是一段丈夫借儿子的死来报复妻子外遇,早就被埋怨和怨恨所蚕食的伤痕累累的破碎婚姻时,不禁令人感概爱情的脆弱和世事无常的唏嘘。
这种今昔对比的手法,不但能渲染小说荒芜悲凉的气氛,更能读出石黑一雄向美国文学大师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致敬的意思,毕竟类似的对话也曾出现在《夜色温柔》里面: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主角Nicole在她少有清醒稳定的时候对原为心理医生的丈夫Nick所说出的悲伤告白,而其后他们的婚姻也随着两人各走各路而步向崩坏的结局。
在《被掩埋的巨人》的最终章,叙述角度转为疑似象征着死亡的船夫,他冷静地观察着埃克索和比特丽丝两夫妻的告别,却没有交代清楚之后埃克索能否成功跟随比特丽丝渡河(清洗罪恶并获得原谅的象征)。这样的开放式结局留下无限的遐想,因为无论是从个人层面上来看,经历完背叛和不忠后,夫妻究竟能否继续不计前嫌地原谅对方?还是从国家层面来解读,中间隔着血仇的两个敌对民族是否只有复仇才是通往赎罪的唯一道路?
联想到石黑一雄的日裔背景和他在过往作品所表达出对军国主义和日本民族的兴趣,以及他最擅长的不可靠叙事角度,不禁令人好奇作者对这些议题的个人立场。
无论如何,一部作品能引起不同层面的解读就是在证明它的复杂性和文学价值,《被掩埋的巨人》也许称不上完美之作,但它显示出石黑一雄正在一步一步迈向大师的境界,我们非常期待他获奖后的作品会有带来什么新的变化和惊喜。
本文作者:书尔里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